简体中文
简体中文
English
产品中心
定制服务
语言

已上市ADCs药物靶点全景解析(一)

发布日期:2025-07-11 浏览量:10
文章来源于公众号:医药学术           作者:医药学术编辑部
前言
抗体偶联药物(ADC)犹如精准制导的“生物导弹”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写疾病治疗格局。它将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与强效细胞毒性药物“弹头”巧妙连接,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精准识别与高效杀伤,显著提升了治疗窗口。而ADC药物的核心灵魂,在于其选择的“靶点”—细胞表面那些特定的抗原“灯塔”。靶点的选择,直接决定了导弹能否精准锁定目标、有效内化并释放致命火力,是ADC药物成败的关键所在。
靶点特性,决定成败
特异性:是否在目标细胞高表达,而在正常组织低表达?
内化效率:抗体结合后,能否高效被肿瘤细胞“吞入”?
表达水平与异质性:靶点丰度是否足够?肿瘤内部表达是否均匀?
生物学功能:是否参与例如,肿瘤生长、存活或转移?
据小编统计,全球已有57款ADC药物成功上市包括生物类似物,见图1,它们所瞄准的靶点图谱,既体现了当前研究的成熟方向(如HER2、CD30、TROP2、Nectin-4、CD79b等),也揭示了未来探索的巨大潜力。
本文将带您解析这些已上市ADC药物的核心靶点中的蛋白质类靶点,深入剖析其选择背后的科学逻辑,以及不同靶点所展现出的独特治疗价值与市场格局。理解这些“灯塔”的奥秘,是把握ADC领域飞速发展脉搏、洞悉未来创新方向的关键钥匙。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关于疾病精准制导核心的深度探索之旅!
图片
图1 已上市ADCs靶点类型
由图1可知,已上市ADCs药物中,靶向蛋白质类靶点药物最多。见表1。
表1 靶向蛋白质类靶点ADC
c-Met
c-Met(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)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(RTK),在正常组织中参与组织修复和胚胎发育,但在肿瘤中:
▼ 异常高表达:常见于肺癌(尤其NSCLC)、胃癌、肝癌等实体瘤;
▼ 驱动恶性表型:促进肿瘤增殖、侵袭、转移和血管生成;
▼ 耐药机制:与EGFR抑制剂(如奥希替尼)耐药高度相关。见图2。
图片
图2 c-Met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
靶向c-Met的ADC中,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c-Met,将细胞毒性药物精准递送至肿瘤细胞。当ADC与c-Met结合后,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,在溶酶体等细胞器中释放细胞毒性药物,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除此之外,部分载荷(如MMAE)可穿透细胞膜,杀伤邻近低表达c-Met的异质性肿瘤细胞。
HER2
HER2(ERBB2)受体酪氨酸激酶在15–20%乳腺癌、13–20%胃癌及部分肺癌/结直肠癌中扩增或过表达,导致持续增殖信号。HER2位于细胞膜,无配体即可形成同源二聚体激活下游通路(PI3K-AKT/mTOR, RAS-MAPK),是理想靶标。HER2-抗体复合物可快速内化,高效递送细胞毒载荷。
靶向HER2的ADC主要优势在于:
▼ 精准靶向单抗(如曲妥珠)特异性结合HER2过表达肿瘤细胞(正常组织低表达),降低脱靶风险。
▼ 载荷高效递送内化后连接子在溶酶体裂解(如可裂解连接子),释放强效细胞毒药物(如DM1/DXd)。
▼ 克服传统治疗局限解决HER2异质性(仅部分细胞高表达);绕过小分子抑制剂耐药(如TKI激酶域突变)。
▼ 旁观者效应疏水性载荷穿透细胞膜,杀伤邻近HER2低表达/阴性肿瘤细胞。见图3。
图片
图3 Trastuzumab emtansine 作用机制
小结
在已上市的ADC药物版图中,靶点特性直接决定了“生物导弹”的精准性与杀伤力。通过对HER2、c-Met等核心靶点的解析,我们清晰看到三大关键逻辑:
▼ 靶点的“可成药性”是基石
c-Met在肺癌、胃癌中驱动耐药与转移,其内化特性使ABBV-399等ADC能突破小分子抑制剂局限。
HER2凭借膜表面高表达、强内化能力成为最成功靶点(占上市ADC近50%),催生了T-DM1、DS-8201等跨时代药物
▼ 突破治疗边界的核心策略
扩大适应症:DS-8201凭“旁观者效应”攻克HER2-low乳腺癌,改写诊疗指南;
克服耐药:c-Met ADC靶向EGFR耐药肺癌,为耐药患者提供新选择。
▼ 挑战驱动技术迭代
脱靶毒性(如DS-8201的间质性肺炎、c-Met ADC肝损伤)倒逼连接子/载荷革新;
耐药机制(靶点丢失、信号代偿)催生双抗ADC、联合疗法等解决方案。
随着TROP2、Nectin-4、CD79b等新靶点药物接连上市,ADC的靶点图谱正加速扩张。而下一代双抗ADC、条件激活毒素等技术的崛起,将推动“精准制导”进入智能时代——唯有读懂靶点,方能驾驭未来
相关推荐